导航菜单

午门问斩断头(午门问斩)

导读 大家好,小经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。午门问斩断头,午门问斩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1、故宫午门外广场明清两朝是举...
2022-08-28 14:41:06

大家好,小经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。午门问斩断头,午门问斩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1、故宫午门外广场明清两朝是举行献俘和颁朔大典的地方,从未设过侩子手举刀砍人头的刑场。

2、推出午门的事明朝确实有过,不过是廷杖,就是大棍子打屁股。

3、皇帝尽管专制,要砍大臣脑袋却也不是他一句金口玉言当时就能推出午门办了的,也兴讲法制,要经过三法司审讯定案的程序。

4、这么一绕弯,最后大臣掉脑袋的地方就离午门远去了。

5、可是,怎么会有“推出午门斩首”的话流传在民间呢?因为打死了人,廷杖打死了不少大臣。

6、而廷杖与否就不劳三法司的神了,全凭皇帝做主。

7、“明史廷杖,惟以一时之忤付诸阉竖。

8、所设东西厂镇抚司锦衣卫,罗织惨酷为尤甚。

9、“——《钦定日下旧闻考》。

10、这就是说,哪怕臣下几十年兢兢业业,一时惹脑龙颜,皇上就会把他交给那些不是东西的太监,让厂卫的特务施以极其残酷的廷杖。

11、 一般人们会以为廷杖顶多就是把屁股打得有如匹萨饼,其实大不然。

12、并非是个厂卫就能行刑的。

13、事先必须练,,且必须从少儿抓起练。

14、亦据上书所载:“闻诸恶少年习行杖时,先缚草为二人,一寘甎于中,一纸裹其外,俱以衣覆之,杖寘甎者视之若轻,徐解而观,则甎都裂,杖纸裹者视之极重,而纸无伤,能如是则入选。

15、”看明白这段话了吧,这少小还须是“恶少”人嫌狗不待见型的,要练到能骗过人眼睛,“举重若轻”,看起来恶叨叨的大棍子抡下去了,却连纸都打不坏,受了如是廷杖者自是回家趴床上哼哼几天便又鲜活如初。

16、而看起来打得并未用力,轻飘飘如没吃饱饭然,却连砖石都能打个碎裂,试想这不大又基本无硬度可言的两瓣肉屁股如何承受?断然是骨断筋折,什九都当即完成阴阳转换赴阴曹地府签到去了。

17、那么这被廷杖的大臣生死决之于谁呢?九五还是打手?视事而定。

18、若是未奉圣意“君要臣死”,而平日此挨杖者与厂卫又素无嫌隙,则受罪只有三杖,负责厉声呼喝的“左右”此时见到坐在一边监刑的司礼监正、锦衣卫使两脚脚尖八字外撇,“则喝令著实打”。

19、其实就是虚应故事了。

20、另一种呢,“或伺上意之不测”,或素常有个性不知为人,则监刑的这两个太监的脚尖就会朝里,这左右便“曰用心打,则囚无生理矣。

21、”更恶毒的是“以布承囚,四人舁之,杖毕,举布掷诸地,几绝者十恒八九。

22、”午门外广场一水大花岗石漫地,即或好端端的人被人向半空中一丢来个赑屃下凡的硬着陆,命也只有摔绝的份了,何况已经廷杖得一塌糊涂的人呢? “正德十四年,以谏止南巡杖者舒芬、黄巩下百三十人,死者陆宸等十一人(群臣谏阻武宗下江南寻美色事)。

23、嘉靖三年,群臣争大礼,聚哭左顺门,帝大怒,杖五品以下丰熙等一百三十有四人,死者王思等十七人(群臣反对世宗以帝王礼祭祀生父兴献王事)。

24、”这是史料所载的明廷两次廷杖大案。

25、 “钦定日下旧闻考”对廷杖的看法是:“公卿之辱,前此所未有也”。

26、 有清一代虽偶有廷杖,但挨杖者为太监,且已不再如此残酷。

27、所以说推出午门斩首!===就是 戏里 的 词 即使斩首==也 不在 午门的。
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猜你喜欢:

最新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