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航菜单

盛年不重来岁月不待人是谁写的(盛年不重来岁月不待人)

导读 大家好,小经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。盛年不重来岁月不待人是谁写的,盛年不重来岁月不待人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1
2022-07-21 15:02:08

大家好,小经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。盛年不重来岁月不待人是谁写的,盛年不重来岁月不待人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1、1.盛年不重来,一日难再晨。

2、及时当勉励,岁月不待人。

3、——这是东晋文学家、田园诗人陶渊明的《杂诗》八首之一,感叹时间一去不复返,勉励人们应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。

4、2.力学如力耕,勤惰尔自知。

5、但使书种多,会有岁稔时。

6、——宋 刘过《书院》,是说努力学习就像是用力气去耕田,勤劳、懒惰只有自己会知道,即便书的 种类很多,终究会有熟读、理解的那一天。

7、3.三更灯火五更鸡, 正是男儿读书时。

8、 黑发不知勤学早, 白头方悔读书迟。

9、——颜真卿的《劝学》“三更灯火五更鸡”这句闽南俗语,是指勤劳的人、勤奋学习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、学习,三更时灯还亮着,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,五更的鸡就叫了,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。

10、4.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杜甫 纨袴不饿死,儒冠多误身。

11、 丈人试静听,贱子请具陈: 甫昔少年日,早充观国宾。

12、 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

13、 赋料扬雄敌,诗看子建亲。

14、 李邕求识面,王翰愿卜邻。

15、 自谓颇挺出,立登要路津。

16、 致君尧舜上,再使风俗淳。

17、 此意竟萧条,行歌非隐沦。

18、 骑驴十三载,旅食京华春。

19、 朝扣富儿门,暮随肥马尘。

20、 残杯与冷炙,到处潜悲辛。

21、 主上顷见征,歘然欲求伸。

22、 青冥却垂翅,蹭蹬无纵鳞。

23、 甚愧丈人厚,甚知丈人真。

24、 每于百僚上,猥诵佳句新。

25、 窃效贡公喜,难甘原宪贫。

26、 焉能心怏怏?只是走踆踆. 今欲东入海,即将西去秦。

27、 尚怜终南山,回首清渭滨。

28、 常拟报一饭,况怀辞大臣。

29、 白鸥没浩荡,万里谁能驯! 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”是这首诗中的名句。

30、后人对这两句诗作过不同的解释,清代仇兆鳌的《杜诗详注》,对于“读书破万卷”中的“破”字举有三说,一曰:“胸罗万卷,故左右逢源而下笔有神”。

31、二曰:“书破,犹韦编三绝之意。

32、盖熟读则卷易磨也”。

33、三曰:“识破万卷之理”。

34、这三说,集中地反映了对“破”字的不同理解。

35、概括起来就是:突破、磨破、识破。

36、  所谓:“突破”,即多读而“胸罗万卷”,就是说要博览群书。

37、汉代著名思想家王充说:“人不博览者,不闻古今,不见事类,不知然否,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。

38、”古今中外,任何一个有杰出成就的学者大学,无一不是勤奋好学、博览群书者。

39、王充本人一生读书近一万三千卷,“博通众流百家之言”,所以他才能写出《论衡》这部伟大著作。

40、  所谓“磨破”,即熟读而致“书破”。

41、孔子晚年读《周易》,竟使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多次磨断,即所谓“韦编三绝”。

42、根据实际需要,先出一部分书籍反复阅读,深入理解,加深记忆,这是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。

43、苏东坡有诗云:“故书不厌百回读,熟读深思子自知。

44、”这是经验之谈。

45、有书不读,束之高阁,书无异于废纸;读书囫囵吞枣,一览而过,“按册子便在,掩了册子便忘”。

46、读得再多又有何益?  所谓“识破”,即精读而透彻理解书中之理。

47、精读,一要抓住重点,宁精勿杂;二要深入钻研,务求精通。

48、“书富如海,百货皆有,人之精力,不能兼收尽取”,所以读书要善于选择,取其精华,不可滥读。

49、先好了重点,确定了主攻方向,就要深入、刻苦钻研,直到真正弄懂弄通为止。

50、宋代哲学家陆九渊说:“学必无所蔽而后可”。

51、意思是说,学习一定要达到没有迷惑不解的地步才可以。

52、如果读书不注意识理,漫无目的,一味多读,必然如郑板桥所说:“读书破万卷,胸中无适主”。

53、  不论取“破”字的何种涵义,“读书破万卷”都是适用于专门搞学术研究的人。

54、对于做学问的人来说,是“万卷虽多当俱眼”。

55、唐代的书,一卷少则几千字,多则上万字,万卷书不过一亿字。

56、相当于现在32开本500页的书300本的文字量。

57、对于专门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来说,这个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。

58、因此,杜诗中的“万”字应取其非常多之意,即“多读胸有本”。

59、5.岱宗夫如何,齐鲁青未了。

60、 造化钟神秀,阴阳割昏晓。

61、 荡胸生层云,决眦入归鸟。

62、 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

63、 ——杜甫 《望岳》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是化用孔子的名言:“登泰山而小天下”。

64、会当凌绝顶”表达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、自信自励的意志和坚定豪迈的气慨,使全诗的意境格外雄阔高昂。

65、“一览众山小”则以虚拟笔法,显示诗人高瞻远瞩和俯视一切的雄心。
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猜你喜欢:

最新文章: